Quantcast
Channel: 英特尔开发人员专区文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3

IoT 101 系列第 3 部分:IoT 设备设计的实用性与自解释性

$
0
0

如果希望产品能够发挥全部潜能,那么实用性设计将成为整个设计流程的关键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所有实用性原则,以便产品适应拥有不同技能的用户。

在某些情况下,良好的实用性设计是实现产品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在设计阶段,设计者未考虑用户在其环境中的真实能力,是导致用户出错的主要原因。

不考虑实用性会妨碍用户发挥产品的某些特性,导致用户犯错并因此认为该产品毫无用处。

制定会对用户产生重要影响的设计决策时,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未来该产品的使用者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所具备的能力。

人类拥有短时记忆,能够瞬间记住约 7 个物体,因此如果同时向用户展示过多的信息,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和/或管理所有信息。

人人都会犯错,尤其是需要处理过多信息或用户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当系统发生故障并发送通知或触发告警,会进一步增加用户的压力,从而加大他们进一步犯错的几率。

人的身体能力各不相同,有的人拥有更强的观感,有的人是色盲,有的人擅长手工作业等等。因此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设计,而且不能假定所有用户都了解如何使用该产品。

这些人性因素是遵循以下设计原则的基础:

  • 用户熟悉度:产品应考虑该产品使用者的体验。
  • 一致性:功能设计应保持一致,以便以类似的方法,或以其他类似产品的方法来激活产品功能。
  • 最小惊讶:用户不应对产品的行为感到惊讶。
  • 可恢复性:产品应包含支持用户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恢复状态的机制。
  • 用户指南:产品应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重要反馈,并根据环境提供帮助特性。
  • 用户多样性:产品应提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系统用户的交互功能

自解释性

这一术语由美国心理学家 James Gibson 于 1979 年在其著作《视觉直觉生态法》中提出。

每个物体都有自解释性,以及表面、事件和位置,自解释性越高,设备或工具使用的自动性和直观性越高。

例如,把手的出现应能最充分且自动说明如何开门:拉、推或滑动(自动向走廊两侧开启的门其自解释性较差,因为其开关原理不太直观)。

因此,我们借助自解释性来定义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物体向用户建议相应使用行为的实体品质。

自解释性较好的物体有比如叉子或汤勺,以及几千年来经过不断改进而变得极其直观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的工具。

Previous: IoT 101 系列第 2 部分:IoT 设备的技术和设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83

Trending Articles